葉大華焦點評論:年金改革現在不是最後一哩路

文:葉大華/台少盟秘書長

  去年六月總統府組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正式吹響新政府的年金改革號角。如今一年內承諾完成改革的期限即將到來,行政院與考試院也於日前端出改革版本送進立法院,雖然門口有八百壯士紮營誓言反抗到底,但看起來年改法案已經箭在弦上只差臨門一腳,只是人民真的就能埋單了嗎?
 

改革幅度愈趨保守

  細究目前無論是行政院還是考試院端出的年金改革版本,可以看出在反改革團體的情緒勒索與施壓下,妥協意味濃厚且改革幅度越來越保守,並更加重了現職及未來年輕世代的負擔,恐怕已為未來的世代衝突埋下了伏筆。這已非是誰鬥爭誰的問題,而是長久以來年金制度改革一旦挑動到利害關係人減少年金給付的敏感神經,就可以無視於世代責任移轉的問題所累積的惡果。以目前版本皆採取減少退休者衝擊為目標的改革,只能延後破產時間,仍然無法解決青年世代領不到年金的問題。

  20次年改會雖然吵吵鬧鬧,但至少訂出現階段改革有3大目標,「確保年金財務促進制度永續」、「確保老年生活經濟無虞」、「兼顧職業衡平,實現世代互助」。包括拉近給付差距應設有天花板原則,以及考量老年經濟安全各族群應設有最低基本保障的樓地板原則。但如今真正端出的版本中,說是為考量對軍公教的衝擊與體現照顧弱勢的精神,設計了拉長緩降替代率的天花板,且不同時期的退休人員天花板效果也不同,如此複雜之設計反致使現職及新進年輕公教人員衝擊最大。

  另外樓地板原則只看到對軍公教族群的保障,但對真正會落入貧窮線下的165萬勞、農、國投保者卻未設定最低保障地板原則,難怪會被嘲諷為「被放生」。這樣的版本進了立院,實難達成上述三個階段性改革目標。如果花了這麼大的力氣只能做到妥協式的改革,讓改革還是淪於討價還價角力場,如此惡性循環下去,要如何相信下一次的年金改革會更好?

  而就在小英總統拍板定案年改版本的當天,民進黨段宜康委員在臉書上提出他針對公教人員的年改版本,其中有一點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即明訂2023年前,必須建立新的退休金制度,也就是六年內為年輕人建立新的年金制度。筆者也曾於一月初的年金國是會議提出類似看法,呼籲應當盡速為45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另立新的年金制度。由於當今的年金制度在現今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以及制度設計紛亂下,已經是違背世代正義的制度,穿著舊衣改舊制根本難以達成職業衡平與世代互助的目標,無異於變相懲罰年輕人,再拖下去不如砍掉重練吧!
 

年輕世代另立新制

  因此年金改革現在絕非是最後一哩路,為了建立真正能保障老年經濟安全與世代互助精神的年金制度,接下來總統府應當著手研議設置常設性年金改革機制,建議可於立法院下設置該機制,並應有一定比率之20-45歲青年代表參與,進行世代正義影響評估。另也可仿照瑞典模式,成立年金研究工作小組,由國會政黨組成,排除老人、受僱者和資方等利益團體,定期進行年金制度的研議。為現職人員及年輕世代建立新的年金制度,讓每個辛苦工作盡繳稅義務的公民皆享有公平正義的年金制度保障。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