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主題之夜:記者的秘密--公視記者林靜梅分享座談側記

青少年主題之夜:記者的秘密

 

公視記者林靜梅分享座談側記

 

時間:2015年9月23日  地點:台少盟青少年會館

 

王今暐記錄

 

  2015年的台灣,社會、環境、政治與經濟的天災人禍不斷,一再撼動一整代人對於幸福生活的信心,此刻我們台灣的青少年面對的是動盪的世界局勢與不確定的未來,又該怎麼規劃生涯、堅定豪邁地走出一條無悔的人生道路?本次青少年主題之夜,台少盟邀請到公視記者林靜梅,與青少年分享她闖蕩無數新聞現場的經歷、穿梭於嚴厲職場與採訪現場之間的省思。

  新聞是社會現象的剪影,無獨有偶地,一整代的媒體記者似乎也不得不跟著時代的狂飆而躁動,加入「媒體亂象」的舞群之中,讓有志於專業記者之路的年輕學子頭上更罩著一重陰影。任何一條成就專業之路都是關卡重重,而記者的專業之路又格外艱辛,若是孤獨前行,更彷彿有無盡的寂寥。令人奇異的是,非科班出身的林靜梅記者,在這條路上不僅耐得住寂寞,至今還燃燒著旺盛的鬥志,「可以說是『記者魂』吧,我深知,親臨現場才能帶給我無窮的能量。」林靜梅說。

 

 

林靜梅工作一天下來的疲倦,仍掩藏不住她記者魂的熱度/邱奕能攝影

 

  這天來到活動現場的青少年,包括了新聞與廣告等傳播相關科系的大學生—他們正站在專業生涯的起點,開始探索自己的人生志業與未來的方向。他們以《銘報》採訪記者的身分,無畏而客氣地詢問林靜梅記者接受他們錄影採訪的意願。

  也有親身參與反黑箱課綱運動的高中生,與非傳播科系的大學生到場—他們曾經親眼見到記者的多重面貌,一面是挺進運動現場卻被警察逮捕的公民記者,另一面是扭曲現場實況的記者,另一面也有持平報導、不偏不倚的記者。

  沉靜的攝影鏡頭,與年輕的炯炯眼神,懷著先前的複雜印象,對面前的這位林靜梅記者投出無言的探問。一時之間,共聚在青少年會館的人們,正以各自的心事與神情,絲縷交織出此刻所在這個空間的意義和觸感。

 

 

會聚在此的青少年,各自採取不同的視角/王今暐攝影

 

  一根因為測量強颱風速而折斷了的炸油條,在講者與聽眾之間架起笑聲的橋樑—這是林靜梅為年輕朋友準備的輕鬆逗趣的開場,網路影片中一位採訪記者為了展示颱風的強勁,臨時拿出一根炸油條任憑強風吹斷,這個畫面被網友列入了「腦殘記者」的經典案例之一。林靜梅先從讀者的角度,羅列出許多令人備感荒謬的記者行徑,直言自己也認為其中有些行為太過離譜。「但實際到了採訪現場,就可以理解那些狀況為什麼發生,」林靜梅話鋒一轉,「因為沒有一個記者會放掉第一手的消息,所以當場一定要提出問題、就手邊僅有的工具測量現場狀況,為了成就新聞畫面,而做出各種千奇百怪的事。」

  「我自己也很常罵記者,」林靜梅笑說,「但大家常罵的『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正確嗎?我覺得不是。要有很多知識才能判斷、存疑、發掘真相,專業的記者其實要具備多元的能力。一個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知識,但是要有信心聽懂所有的事,仔細傾聽、學習、消化資料,不超過證據下判斷,當讀者的眼睛和身體。」林靜梅說,「我後來瞭解到,真正的公平正義經常不是眼前就有的。面對各式各樣的採訪對象,會漸漸培養出對人的觸感,那得要自己去體會。」

 

 

看到網路上的「腦殘記者實錄」,每個人發笑的理由一樣嗎?/邱奕能攝影

 

  在社會現實之中,一個人真有可能實踐新聞學教科書的專業期許嗎?彷彿早已預料到聽眾的疑問,林靜梅說,「自己剛好在記者行業由盛轉衰時進場,深刻體認到當整個社會沒有投資培養記者的環境,卻任由商業考量的即時新聞取代深入採訪的新聞,導致記者不僅工時長,更難以長期深耕新聞線、積累專業素養,最終將會造成整個國家的傷害。」現場同學提問,若一個記者很難改變被壓榨的生態,是否可能在體制內提升地位到能夠改變現況,或者退到幕後?林靜梅回答,年紀大了會覺得,改變體制不一定會在有生之年看得到結果,但還是堅持親臨現場接觸第一線的情況;福島、東京和台灣的核電廠、318學運現場、香港佔中運動現場,環境災難現場、夷為平地的小林村……林靜梅細數這些年來到過的現場,「天涯海角都去,愈是危險的現場,報導就要愈冷靜,當讀者的眼與身。我最珍惜參與現場的感覺,那有時讓我情緒沸騰,有時讓我感受到死者家屬無比沉重的哀傷,你會懂得要遠距離拍攝,既不干擾當事人也能傳遞真實畫面,會想好好探討環境災害的原因,不辜負死去的人們。也透過採訪過程,體會到日本文化中那種自我忍耐,不敢質疑上司的鄉愿,所謂『日本製的核災』是什麼意思。有時採訪過程會傷痕累累,甚至生死交關,所以我寫起環境新聞都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採訪風災後的小林村居民時,讓林靜梅內心相當掙扎/王今暐攝影

 

  現場同學再追問,「如果你今天不在公視任職,而在TVBS商業台,還能安身立命嗎?」林靜梅從兩個角度回答,「若有其他選擇,或許不見得會待在風氣保守的公視,但目前還是足夠當跑環境新聞的護身符。」林靜梅與同學的眼神直接交會,「我從新人時期開始在TVBS受到的磨練和考驗,對我練就基本功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很容易當獨立記者,可以不經當初那種嚴格的輩份位階就成為記者,但我建議有志走記者這一行的人還是先進老牌媒體訓練基本功,也能見識世面。」

 

 

從不同角度輪番提問的同學們/邱奕能攝影

 

  參與反黑箱課綱運動的同學提問,「三位公民記者被警方逮捕、關押、起訴,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林靜梅從不同的幾個角度回答,「只要有畫面,記者一定會進到採訪現場,如果是我,應該不會弄到被逮捕,若我在場,或許會跟警察說,你們想讓被逮捕的人變成英雄嗎?但教育部實在太迂腐,若是其他部會大概不會走到逮捕又起訴記者的的地步。不過,因為反黑箱課綱的同學沒有將採訪通知發給各大媒體,只發給認識的記者,所以其他媒體才沒有到場,這不也是一種利用記者、控制新聞自由的方式嗎?同學可以做個參考。」面對和自己同樣直言敢諫的青少年朋友,林靜梅的回答和語氣,似乎寧可採取稍嫌老派的回應,以自己過去的碰撞經驗,勉勵同學專心致志地精進,透露出一份對年輕人的疼惜。席間她也與同學討論了採訪與寫作的技術。

 

 

專心傾聽青少年提問的林靜梅/邱奕能攝影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最後提問,當初為什麼會寫《記者冏很大》這本書?林靜梅說,「自己遇過很多倒楣事,想把這些經驗傳遞給別人和後進,好像有一種天命般的力量引導我寫出這些事。」

  分享座談會早已超過預定的時間,但每個人都待到最後一刻。這個青少年會館空間的存在意義,彷彿不是透過燈光照亮,而是經由深夜裡相聚在此的人們心靈所召喚出來。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