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同學罵髒話、腳踩背上 國小生:不知道什麼是霸凌(聯合/2017/10/18)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指出,學校要有足夠的支持系統,設置足夠的專業輔導人力(教師、社工),讓被霸凌的孩子克服創傷,走向復原的路。但目前情況是,800個學生才配1個輔導人力,私立高中職幾乎沒有配置,且霸凌問題一旦出現,都會被隱蔽。

葉大華表示,霸凌狀況有很多,弱勢、陰柔氣質、性取向的學生,特別容易成為代罪羔羊,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其中,性霸凌是比較難處理的個案。她認為,應該學校端預防,加強性別平等教育的概念,教導孩子認識、尊重不同性取向的人,是人權教育的一環。

她說,有些霸凌者,是因認為被霸凌者太「白目」,看不下去,但這些白目行為背後都有原因,又因在升學體制之下,孩子很難有時間,處理人際摩擦,老師又要面臨多元家庭的學生,一開始可能輕忽,以為學生就是打打鬧鬧,一旦沒有處理好,就會愈來愈嚴重。

「學校專業社工可以協助老師處理霸凌問題,但目前學校的社工嚴重不足。」葉大華說,目前只有國中小有學校社工,國中輔導室的人力配置也不夠。至於高中職,僅公立高中職有設置輔導人力,私立高中職完全沒有。

葉大華說,現在霸凌不容易處理的原因,跟學校文化很有關係。嚴重的霸凌特別容易發生在後段私立學校,但私校人權指數比公校差很多,很多霸凌事件都被壓下來,家長也認為教師的嚴格管教很「合理」。反觀公立學校,師資相對足夠,老師也常受相關訓練,具有通報的敏感度。

葉大華說,兒童權利公約把嚴重肢體霸凌看成「酷刑」,直接剝奪孩子身心健全發展,但台灣卻仍定位「不當管教」,如果是當做「管教」的議題,就涉及到「大人怎麼看」,有時會被解釋成「為了孩子好」,但如果以孩子為主體的立場來看,霸凌或體罰,都是對孩子人權的剝奪。

另外,葉大華說,教育部早有設置反霸凌專線,以第三方相關客觀的機制來處理,但通報量不理想,大部分學生還是自力救濟,各憑本事找資源,爭取自身權益,呼籲教育部應該多宣導。

相關專案: 
青少年新聞中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