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少盟媒體監看】八月份青少年新聞分析

八月份新聞分析

台少盟為了瞭解台灣青少年目前發生的事情,針對各家媒體報導,蒐集與青少年有關的新聞。希望能透過媒體報導,讓大眾了解台灣的青少年是如何被媒體所形塑而成所謂的「台灣青少年」。他們是否跟我們身邊的青少年一樣,有些莽撞、衝動,或是成熟世故、有自己的想法,對社會充滿期盼呢?本次調查延續過往的方式,蒐集當月份與青少年有關的各種新聞,藉此反思媒體是如何「看」青少年。計畫以2018年3月~2018年12月為試驗期,2019年1月正式執行。

  • 蒐集方式:資料的蒐集以月份為單位,調查對象約莫12歲-大學或關係人。會擇一篇面向較為完整的報導,若有針對同樣事件的報導,僅擇選一篇,避免重複。另外,蒐集的報導皆以主流媒體為主,不採用平臺式媒體之報導或評論。
  • 資料整理:由資料蒐集與整理可以發現,與青少年有關的新聞報導可分為幾種類型,1. 就兒少發生的事件做成的報導,這是最多數的。2. 針對兒少新聞或議題所做的調查、研究成果、評論之報導。3. 針對兒少議題的政府政策或其他單位的方案及措施之報導;其中,就兒少發生的事件做成的報導,又可依事件性質概略分為正面或負面。因此,我們將蒐集的新聞區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正面新聞。2. 負面新聞。3. 觀點報導。4. 制度及措施報導。另外,又再細分為十四種面向:1. 勞動[2]。2. 校園安全[3]。3. 教育[4]。4. 性別議題[5]。5. 意外/傷害/交通事故[6]。6. 兒少觸法[7]。7. 自殺。8. 社會運動。9. 家庭關係[8]。10. 物質濫用[9]。11. 身心健康[10]。12.文化13.政治14.經濟

 

由八月份所蒐集與分析的資料得出以下結論:

在兒少新聞的部分,其報導佔「負面」的比例較高,負面報導所含括的範圍包含,性別議題、意外/傷害/交通事故、家庭關係等。以佔比最高的性別議題來看,主要報導內容多是兒少性侵、性騷擾等事件。由此可以明顯看出,青少年遇到他人的侵犯、騷擾,除了不懂之外,更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即便國中小學都已納入性別教育課程,但實際上對於性的認識仍是相對貧乏。種種事件都顯示,兒少仍是需要被保護、被照顧的。在此,除了新聞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外,也建議政府單位與學校將性別教育列為重點課程,而非草草帶過,只有這樣才能降低類似事件發生的可能。同時,媒體在報導類似新聞時,也需要以中立的立場如實呈現,才能讓傷害不再加深,造成大眾對於青少年的誤解。

正面性質的面向,則以「教育」佔比最高。報導內容多為學生參加技職競賽、產學合作等等的優異表現。而非僅著重在課業成績。另外,青少年不僅是專注自身的發展,也非常積極關注公共事務。其中,「社會運動」有2篇報告,即為學生響應反送中運動以及巢運-無殼蝸牛住宅運動。

觀點報導的部分,以「教育」面向至多。以兒少權益、考試等調查與學者專家觀點為主。制度措施亦以「教育」為調查最多,多為就學調查與相關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發現,「性別議題」、「意外/傷害/交通事故、「身心健康」、「家庭關係」是「負面」報導最多的前三名(身心健康與家庭關係並列第三)。名列第一的「性別議題」的報導面向多為兒少性侵與性騷擾,這些報導都在在顯示,性別教育的重要。

「性別議題」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原因在於,性侵與性騷擾等事件發生次數相當頻繁,也常是調查結果的前幾名。顯見社會大眾對於兒少權利以及保護的觀念仍待加強。若深究此面向的調查結果可看到,違法之性侵害報導共有13篇,「家內性侵」有2件,而教師(學校、補習班等的師長、同學)性侵兒少的報導則有6篇,另有4篇為校園偷拍的報導。

當兒少性侵等類似事件不斷上演,政府與相關單位應更加重視兒少保護與性別教育的重要。唯有正視暴力所帶來的傷害並事先預防,才有減緩事情發生的可能。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