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少盟新聞回應稿】別讓絕路成了唯一選項 正視青少年身心健康安全網

台少盟新聞回應稿

別讓絕路成了唯一選項 正視青少年身心健康安全網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資料,15-24歲青少年自殺通報人次,從2016年的4368人,急速上升到2019年的7991人。更令人擔憂的是,教育部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自殺與自傷通報更是從2016年的894人次,激增到2019年的3073人次。同樣遺憾的是,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在2019年較十年平均的200人左右多了四分之一,成為近年最高的257人。當中,高中職以下的學生自殺死亡人數也是從2016的28人到2019的47人。

此外,從衛福部通報資料的分析也顯示,未滿18歲的兒少自殺、自傷通報原因比例佔比,「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從2016年的26.4%提升到47.1%,是近兩年首要的原因。其次可能複合的原因包含家庭成員問題、學生適應問題與感情因素。

台少盟認為針對上述的數據狀況,政府應該要更為積極地針對青少年所面臨的身心議題壓力提出對策,包含政策資源的是否充足與其有效性評估、家庭親職教育與兒少身心健康議題的衛教加強。

 

身心議題不應被污名化,加強對兒童、青少年與家長的身心健康議題宣導

當社會仍普遍顯見對身心議題與其症狀的污名;此種情況下,容易降低青少年與家長求助的意願與可能。因此,隨著相關議題的嚴重性上升,台少盟呼籲政府應即刻調整現有的衛教資源與宣導對象,並將資源導入家庭教育當中。

  日前有高中學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連署,「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課綱應特別分出精神、心理疾病教育之學習單元」,這正是清楚的反應現有教育資源對於兒少族群的身心議題健康教育並不足夠。因此,台少盟建議應先加強與落實兒少與其父母對議題的認知,讓青少年與家長願意接納青少年的身心議題與症狀,並且更為積極尋求專業資源協助。此外,對於心理諮商與求助的過程也應透過宣導,讓兒少與家長清楚知道可能會面臨的流程狀況與可以獲得的協助,避免因為不理解而有排斥。

  另外,在家庭教育的部分,家長往往同時扮演察覺兒少身心議題與症狀的最重要人員;然而,同時間有時家長的不當管教與親子關係緊繃,也可能是造成兒少身心壓力的原因之一。換句話說,在缺乏互動技巧與兒少身心議題知能的敏感度前提下,如果家長的「關心」以及「為了孩子好」的態度反而成了青少年壓力來源,甚至拒絕承認孩子的身心症狀。為了避免造成無效陪伴,家長的親職教育與兒少的互動技巧及權益認識,國家應該有更完整有效的推廣計畫。從目前行政單位在針對兒童(18歲以下)權利公約的國家執行報告,關於以兒少權益為主體的家庭、親職教育的部分往往流於形式甚至是隻字未提的情況,台少盟呼籲政府單位與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最後根據政府以及多個民間團體的調查,青少年的網路使用的時間逐年提高,以「白絲帶關懷協會」2021調查為例:近67%在學學生每天上網,平均每週使用手機或平板時間達25.91小時。當層出不窮的網路霸凌、隱私資訊曝光等議題浮現,社群網路對青少年生活情緒的影響比例也是同步上升。聯合國最新的《兒童權利公約》第25號一般性意見書中更是大篇幅提及網路環境興起下青少年遭遇的困境。這些議題都需要家長與教育資源認識青少年常用的網路社群等,協助青少年面對網路環境的壓力與運用網路資源的正確方式,而非完全放手或完全禁止青少年使用,以此才能夠陪伴他們面對網路的不正確資訊以及流言蜚語,減少因社群網路所產生的身心壓力。

 

以行政院層級檢視教育、社政與醫療資源建構兒童與青少年身心健康安全網

青少年的自殺與自傷防治及探討不應過於簡化為任何單一成因。青少年在這個階段的成長生活面向常是多面向議題彼此扣連,無論是從個人的青春期身心的改變、家庭關係與支持、人際與情感議題、學校課業與升學壓力、生涯發展的抉擇、同儕群體的認同。這裡所顯示的是兒少身心議題的健康不僅是多面向,更是跨部門資源整合,任何單一化的歸因都將讓相關的保護措施顧此失彼,政府應由行政院層級進行此一議題的資源盤整與規劃。

  從今日媒體的報導顯示在學校資源方面,現有專任輔導機制人力不足、專業參差不齊、地方資源落差與輔導人員異動頻繁的情況下,從行政部門回應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是否能有效改善與回應上述校園資源匱乏與專業性不足的議題,政府應更聚焦的提出因應。

  最後,透過教育與家庭的輔導與通報,醫療心理衛政體系的資源對於兒少及其家長的近用性與友善程度,無論是諮商費用的支持、擴增兒少專門的身心健康醫療資源、醫護人員對於兒少與家長的溝通技巧及對於兒童權利公約的知能培力等都是政府應投入的部分。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