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新聞稿】學校不教,職場受罪:勞動教育要落實記者會

【學校不教,職場受罪:勞動教育要落實】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自成立以來,長期關注青少年勞動權益相關議題,從早期的「建教生不是賤價生」行動,到近年針對「青少年打工被雇主虐待」及「麥當勞職場性平申訴案件」等事件持續發聲,始終扮演著推動改革的先鋒角色。

 

        在五一勞動節前夕,台少盟召開記者會,嚴正指出政府長期以來對青少年打工族的漠視態度——看不見他們的存在,更忽略了他們在教育端的需求。並呼籲教育部,應將現有勞動部規劃的勞動課程正式結合「勞動教育」理念,納入既有課綱中,作為高中及高職學生的必修內容,而非僅列為補充教材;亦呼籲勞動部,為全面落實避免及避免兒少陷入勞動剝削,青少年及成人都應定期接受訓練,尤其是會雇用未滿18歲少年之雇主與勞工。從層出不窮的打工詐騙、到職場霸凌與性騷擾案件,可以清楚看見:青少年初入職場即面臨諸多風險,缺乏系統性的勞動教育訓練,將使他們在最脆弱的時期成為受害者。

(圖)台少盟副秘書長張祐嘉在記者會上倡導《勞動教育促進法》

       台少盟副秘書長張祐嘉表示,2023年有多位未成年人因犯罪集團招募台灣民眾,引誘到柬埔寨、杜拜等地進行犯罪活動,包含電信詐欺、性剝削和勞力剝削等,引起社會輿論譁然。但單靠嚴刑峻罰的法律制裁並不會完全解決問題,仍要深入探討為何這些青少年會落入犯罪集團的圈套。

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及警政署統計資料:

  1. 21–25歲族群為打工詐騙受害最多者,未成年人亦屢遭招募至海外犯罪行為。
  2. 截至111年底,237人經鑑定為人口販運被害人,其中弱勢族群占22.78%。
  3. 112年統計指出,少年嫌疑人中,有兩成涉及詐欺罪。

        此外,在監察院112年「彰化少年囚虐案」調查報告中,監察委員葉大華、高涌誠指出,兒童勞動者有免於遭受經濟剝削之權利,政府機關應考量兒少最佳利益,對於18歲以下兒少有工作需求者,制定相關政策並給予特別保障措施,提供安全的職場就業環境。

       長期以來,台少盟倡導的《勞動教育促進法》尚未通過,導致青少年缺乏基本的職場安全意識,進入職場後因經驗不足而易遭受剝削或傷害。因此,我們呼籲相關部門應在學生階段加強勞動權益教育,確保兒少具備職場基本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勞動部應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相關經驗,研擬《勞動教育促進法》,預防兒少遭受經濟剝削與強迫勞動,切實保障青少年的權益與安全。《勞動教育促進法》早在2015年(104年)就有立委提案,歷年立委針對《勞動教育促進法》的提案紀錄,雖然持續有人提出法案,但全部都停留在「交付委員會審查」階段,沒有進入實質審議。

 

台少盟呼籲:

1.教育部應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內容。

2.勞動部應攜手校園課程內容,加強勞動安全知識推廣。

3.勞動部儘速推動《勞動教育促進法》,讓職場青少年尊嚴自在的工作。

(圖)台少盟副理事長、立委林月琴認為近年青少年打工詐騙、性侵事件頻傳,凸顯台灣勞動教育不足

       立委林月琴於記者會指出,台灣青少年勞動教育「大人覺得有教,學生卻用不到」,現行課程未貼近打工現場需求,以成人思維規劃課程,導致學生成為職場受害高風險族群。林月琴強調,勞動教育不能只灌輸法規理論,應教會青少年辨識風險、保護自己。近年青少年打工詐騙、性侵事件頻傳,凸顯教育落差嚴重,青少年無法獲得足夠的勞動權益知識與意識,以德國舉例,在勞動教育上與工會合作,並以青少年勞動權益權益為主。她呼籲社會應正視青少年勞動權益,勞動部與教育部密切合作,從青少年真實經驗出發重新設計課程,以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二條兒童表意權為出發點,廣納兒少意見,並確保每位學生在畢業前掌握基本勞動法規與自我保護知識。「保障青少年勞動權益,就是為國家未來投資!」

(圖)台灣勞工陣線  副秘書長 楊書瑋認為台灣應該要實現「尊嚴勞動」之理念。

        台灣勞工陣線指出,國際勞工組織早於1999年提出「尊嚴勞動」理念,強調保障權益、提升就業品質與促進社會對話,而台灣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正視勞動價值。台灣長期以來以國家發展為主,忽略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遭受的剝削,導致即便有逾一千一百萬勞動人口,國人對勞動權利義務的認識仍然薄弱。現行勞工教育仍侷限於在職勞工,規範鬆散、影響有限,加上教育部課綱及勞動部推動內容艱澀難懂,無法真正普及,十分仰賴教師本身對勞動權益的認識,勞陣經常接到民眾致電詢問勞動權益相關問題,或在諮詢後選擇放棄自己的權益。勞陣主張,應比照《環境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模式,儘速制定《勞動教育促進法》,擴大教育對象至勞工、雇主、政府與學校,並設立勞動教育審議會,統籌政策與教材編撰,從根本建立全民正確勞動意識,實現尊嚴勞動。

 

(圖)曾敬堯同學認為目前學校的勞權保障相關課程,仍以理論為主要導向,不符合實際需求。

       目前是建國中學高三的曾敬堯同學表示,教育現場對於勞權保障相關課程的設計,仍以理論為主要導向,恐難以提供青少年符合實際需求的知識內容,例如該如何確認薪資、勞健保及待遇符合法規?該如何避免落入求職詐騙陷阱等等,在現今的高中課本中內容十分稀少,教育部、國教院及勞動部應該研擬更加符合青少年需求的勞動教育課程。

     「學校不教,職場受罪。」台少盟不希望每一次社會討論青少年打工權益時,都始於受害報導。保障青少年勞動權益,應從教育現場做起,將勞動知識納入校園必修課,為下一代築起第一道防線。青少年尋求打工,是初入職場社會第一步的開始,學校應教導學生基礎勞動相關知識及打工安全相關須知;雇主要遵照勞基法的指引,建構友善的職場環境;教育部及勞動部應攜手合作,共同為青少年勞動權益盡一份力!

 

新聞聯絡:(02)2369-5195台少盟倡議組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